開放發展:以自殺防治為例
文︱御言堂總經理劉嘉凱‧責任編輯︱何旻燁
自殺長年高居台灣人十大死因排行榜,卻因為文化禁忌和政府有意無意地的忽視,導致有「自殺傾向」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關注。
自殺是一個過程,從意念、行為、到自殺身亡,期間長短不一。根據研究,常見的自殺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精神疾病(尤其是憂鬱症)、以及藥物和酒精濫用。
自殺是全球不分年紀和地區的20大死因之一,每年在全球各地有將近一百萬人自殺,等於你睡個八小時的覺,起床之後,發現世界上已經有超過九百人自殺了!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很早就將自殺列為公共衛生的重大威脅,呼籲各國必須認真對待。
導致自殺的因素
各國學者從各種角度研究,企圖增加對於人類自殺的瞭解,比方說:
醫學:從流行病學角度統計和分析自殺危險因子,例如憂鬱症、家族病史、自殺工具取得的方便性、他人自殺行為(含自殺未遂)的接觸程度(例如親友、媒體報導和社交網絡)。
心理學:從認知的角度探討自殺的成因,例如自認孤獨、自認對別人是負擔、對於死亡和痛苦的無懼等等。
經濟學:探討經濟指標(例如失業率、所得)和自殺率的關連性。
由於近年來自殺的相關研究進展相當快速,因此 Regina Benjamin(美國政府現任的 Surgeon General,算是政府部門在公共衛生事務方面的正式發言人) 在最近公開表示,在過去15年來自殺研究的最大進展是:「自殺是可以預防的,而我們不再害怕談論這個禁忌話題」。
歷年累積的臨床病理研究、社會學和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幫我們逐漸整理出自殺者的脈絡,並且掌握自殺的前兆。
青平台講座:《自殺的一百萬種解讀-用數據改造社會》
【時間】:11/9(五)19:30~21:00
【主講】:劉嘉凱|御言堂總經理、城市格局部落格主筆
【地點】:勵馨基金會1樓V-shop
【地址】:新北市新店市順安街2-1號1樓(捷運大坪林站四號出口)
【主辦】:青平台
【協辦】:勵馨基金會
【詳洽】:(02)87724100
舉幾個例子:
以年齡層人口比例來看,老年人最可能自殺(台灣,2011年)
家裡持有槍械的,比較容易自殺(美國,長達20年的研究)
憂鬱症和酒精濫用,在超過九成的自殺案例中出現(美國)
失業和自殺的高度關聯(澳洲、日本、香港)
「事前資料」比「事後資料」更有價值
上述的研究,主要採用傳統研究方法:先找到自殺者,再來探討哪些因素導致他們決定走出人生的最後一步。
這是「事後諸葛」的方法,只能對「以後想自殺的人」提供幫助。
很幸運地,我們生活在一個新世界。
一個社交網路服務高度普及、電腦運算能力日益壯大的世界。
現代人的生活高度數位化,讓個人的行為軌跡更容易被記錄下來;方興未艾的「開放資料」 (open data) 世界潮流,更是把成千上萬,形形色色的資料從世界上的各個角落被釋放出來;而隨著電腦運算能力的壯大,我們能比以往更快速、更容易對資料進行交叉比對,找出行為趨勢,甚至是做到某種程度的即時監控。
比方說,在顧全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政府若能開放全民健保資料庫,讓更多人有機會使用病歷資料研究自殺的成因,甚至結合病歷資料,開發出「自殺即時預警系統」,在有潛在自殺傾向的病人就醫時,主動提醒醫師注意,對這位病人多一分關懷,很可能就可以減少一位自殺者。
把眼光放遠一點,開發一個結合醫療、社會和經濟資料庫的「全方位自殺預警系統」,不但可以給醫師使用,更可以幫助社會工作師、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學校體系和非營利組織提昇工作效率。
開放發展
再把眼光放更遠一些。
除了自殺防治,這種「分享資料、共同發展」的運作模式還能應用在哪些社會議題?
在公元兩千年時,在聯合國的大會堂,189個國家共同提出八個「千禧年人類發展目標」(Millenium Development Goals),希望在2015年之前達成:
根除極端的貧窮和飢餓;
達成普世的初級教育;
提昇性別平等,並且賦權於女性;
降低兒童死亡率;
改善孕婦的健康;
打擊愛滋病、瘧疾和其他重大疾病;
確保環境的永續發展;
促進全球發展合作的夥伴關係。
想要達成這八大目標的任何一個目標,或是促成任一目標的進展,都是相當困難的。聯合國也清楚這個任務的難度,因此特別提倡以「分享資料、共同發展」的方式促進跨域合作,分享資料和經驗。
這就是所謂的「開放發展」 (open development) 。
從自殺防治到世界大同,人類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透過「開放發展」的運作方式,可以讓我們在正確的軌道上努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