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龐克美國嘻哈韓國騎馬台灣家將
文|采風民俗學會執行長呂江銘‧責任編輯|何旻燁
臺灣的民間信仰及祭典科儀大抵是隨著明末清初的移民潮,從中國的閩、粵地區傳衍入臺。這些從原鄉祖籍地傳衍移祀的神祇信仰以及儀式文化,從在中國文革時期的破壞殆盡與臺灣民生富裕後的蓬勃發展呈現出兩極化現象。
家將團為迎神廟會的重要藝陣
其間彼此的盛衰消長已讓民間信仰逐漸成為臺灣的在地信仰文化,許多盛大的廟會慶典活動亦成為國際媒體的注目焦點,如:東港王船祭、基隆中元祭、大甲媽祖繞境進香……等活動,都以逐年持續擴大而變成觀光局推廣的重要慶典活動。
而在許多大、小型的迎神廟會繞境隊伍當中,隷屬於侍衛神祇信仰的家將團更因其兼具有宗教的神祕色彩及豐富的藝術美學,進而在每次出團展演時都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因此家將團便躍升為迎神廟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藝陣團隊之一。
家將團的信仰遠祖可追溯至殷商
如前所述,臺灣民間信仰中的祭典儀式大都是由先民移墾時,從原鄉祖籍地傳衍而來,家將團的信仰文化也不例外,因此欲探討臺灣家將團的成形肇因,自然也得溯源至移民原鄉集中地的中國閩、粵諸省。在拙作《家將》、《官將首》與《八將》等家將團類別的專書中都曾提及臺灣家將團的信仰遠祖可追溯至殷商時期。
其論點為《周禮˙夏官》書篇中對於「儺文化」有著詳細的描述:「方相氏掌熊蒙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提盾,帥百隷而時儺,以索室驅疫,大喪先柩及,入壙以戈擊四隅敺方良」。其篇文中的「執戈提盾,帥百隷而時儺,以索室驅疫」的記錄即說明了當時行儺驅疫的儀式模式。
青平台講座:《顫慄的正義─家將美學》
【時間】:10/12(五)19:30~21:00
【主講】:呂江銘|采風民俗學會執行長
【地點】:勵馨基金會1樓V-shop
【地址】:新北市新店市順安街2-1號1樓(捷運大坪林站四號出口)
【主辦】:青平台
【協辦】:勵馨基金會
【詳洽】:(02)87724100
這種藉由宗教儀式的驅疫活動,不僅在當時是安定民心的重要科儀活動,幾經傳導,數千年來在中國各地亦發展出依各地風俗民情之互異,而衍生出的各種儺儀文化,如:彝族即發展出「虎節儺舞」、彭澤縣年例正月初七日舉辦的「老屋灣趕野貓古儺遺俗」、以及福建閩南地區發展出的「八將」社火遊藝文化以及貴州的儺舞祭儀……等等,都是儺文化延續傳導的實例。
家將團承襲千年儺儀文化
因此藉由先民信仰的間接傳導,臺灣的家將團也承襲了流傳數千年之久的儺儀古俗文化,其索室驅疫的原始儺儀意義亦未曾改變,緣於此,就家將團目前的神祇信仰及驅瘟除疫功能來看,確與古儺儀有一脈相傳之血親關係。
台灣的家將團最早於清朝末年從中國「福州白龍庵」傳衍至「臺南全臺白龍庵」之「如意增壽堂什家將團」起始,進而開啟了臺灣侍衛神祇信仰中家將團的濫觴,同時也藉由師徒傳導而開枝散葉至全臺各地,但由於家將團中的主神信仰並不統一,因此除了服役於「五福大帝」的「什家將團」之外,亦因應不同主神信仰而研發出不同類別的家將團。
家將團的侍衛信仰已成臺灣特殊文化
如:「五府千歲」駕前的「八家將團」、「地藏王菩薩」座前的「官將首團」、「霞海城隍」以及「靈安尊王」駕前的兩種「八將團」……等等,總計在臺灣地區已發展出二十餘種不同種類的家將團,其中較早成形的「什家將團、「八家將團」以及「官將首團」之團隊數量更是多達數百團之多,並成臺灣家將團的主流代表,因此家將團所傳遞出的侍衛神祇信仰,儼然已成為臺灣諸多藝陣種類中的特殊信仰文化。
家將團因肩負著宗教儀式的威儀使命,許多祭儀及規矩亦不便向外人透露,所以常有人誤認為家將團始終蒙著神秘的面紗,無法驅近欣賞其另一面的豐富藝術美學。此外這些深具特色的傳統家將團又因被良莠不齊的不良團隊拖累,而造成社會大眾的誤解,更使得家將團變成新聞報導中的不良幫派。
緣於此,台灣特殊的家將信仰文化正逐漸地消失殆盡,如何正視及保存台灣家將盔帽、臉譜、服飾以及刑具等蘊含的藝術美學,將是目前最急迫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