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 講座:《青年與就業》系列-為何青年會失業

高教需面對就業挑戰

劉孟奇|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原刊於《全球中央雜誌》)‧責任編輯何旻燁

美國《華爾街日報》最近報導了一則新聞:中國教育部宣佈,計劃逐步取消那些「就業難」的專業(科系)。中國政府將很快開始根據就業率狀況評估大學專業,並縮小或取消那些連續兩年就業率低於60%的專業。

中國已開始正視「蟻族」—高學歷失業者的問題

這個決定迅即遭到批評,中國官方英文報紙《中國日報》(China Daily) 的一篇報導說,很多大學教授感到不滿,因為他們認為這可能會減少一些重要基礎專業所需的人才規模,比如生物。《新京報》上的一篇專欄文章則批評,這只會促使大學謊報就業率。

無論如何,中國教育部的政策宣示,顯示出中國政府對於「蟻族」—高學歷失業者問題的擔憂。根據官方數據,在2010年,28%的中國新近畢業大學生沒有找到工作,而在2009年,這個數字則高達32%。

  CP 講座:《青年與就業》系列-為何青年會失業

【時間】:5/29(二)19:00~21:00

【主持】:吳麗芬|人本教育基金會數學想想國總監

【主講】:劉孟奇|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       

【地點】:CAFE PHILO 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主辦】:青平台

【詳洽】:(02)87724100

同樣的壓力也發生在歐美國家。《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就指出,失業大學生的問題同樣使得美國教育制度遭到質疑,很多美國大學生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所學專業的價值。這篇報導甚至進一步問:假使美國政府採用中國教育部的這個辦法會怎樣?答案是:據美國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美國第一批應被取消的專業是:心理學、美國歷史和軍事技術。

大學畢業生的自我認同面臨啃蝕

在英國,青年失業率已經達到幾十年來的最高水平,最近英國《金融時報》刊登了一位文科畢業生撰寫,標題為「畢業即失業」的文章,裡面感慨說:「對於今天的大學畢業生,身份認同反而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他們很可能正在靠領失業救濟或者啃老度日,覺得自己一錢不值:破碎的自恃、凋零的自尊,還有窘迫的錢包,都窩在家中那間舊卧室裡。一想到還要向屹立不倒的學生貸款公司寄支票還貸款,就情不自禁地要開一瓶威士忌,借酒澆愁。」

台灣若不正視高教就業需求教師也會受衝擊

面對即將步入第四個年頭的經濟衰退,不只企業會繼續在強大的競爭壓力下無情地汰弱留強,大學生對於科系的選擇也會更趨務實:在英美,自然科學、數學和資訊科學相關科系的受歡迎程度都大幅上升,因為年輕人知道這些文憑比較容易找到工作。

台灣政府同樣也必須對大學需重視學生就業的大趨勢做出務實與積極的回應,否則在全球化與少子化的衝擊下,將來會發生就業問題的恐怕不只是學生,還會包括大學裡面的教師。

Event Tickets

Ticket Type Sale Period Price
入場券

~ 2012/05/29 21:00(+0800) End of Sale
  • Free
Next Step

5 Attendees

Show Attendees Hide Attendees
...And other 4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