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 講座《農業與飲食文化》系列-新農民運動

共同支持平攤風險     台灣農業才能活下去

文/248農學市集創辦人楊儒門;編輯/何旻燁

去年一直對於「合作農場」,「CSA-社區支持型農業」有興趣,不過時機一直沒有成熟。農業要推廣,讓更多的人對農業產生興趣,歡迎大家來田間實習,田間參訪,與農人互動。做這件事情需要人力與熱情的配合。問題是人在那裡?一個是招募田間管理員,二是找到社區支持農業的會員。

社區支持型農業能建立稻米的計畫生產

為什麼要做「社區支持農業」,舉例來說:當一樣商品放在貨架上,消費者走過去,看見,停留,佇足,觀察。在這短短的20秒,可能因為「品牌、外觀、包裝、價格」,決定是否購買。就算消費者買了,但是有沒有「下一次」,就是所謂的長久性、忠誠度,都還是問題。

CP 講座《農業與飲食文化》系列-新農民運動

【主持】:蔣慧仙|上下游新聞市集網站主編

【主講】:楊儒門|248農學市集創辦人

【主辦】:青平台

【詳洽】:(02)87724100

因此田間管理員對田間筆記的書寫就很重要,施肥、整田、放水、插秧、除草、防治福壽螺、巡水、開花、結穗、曬田、收割、曬乾、儲存、碾製成白米、包裝、運送。這樣做可以讓對農業有興趣的人,慢慢的和田裡的農作一同成長。

第一階段,慢慢的掌握潛在的客源,當有一位消費者、朋友願意互動時,「社區支持農業」的社群就多了一位生力軍,當社群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就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第二階段,會員的加入,網站的訊息可以定期發布給會員;而「計劃性生產」就可以在農場裡實行,農友不用再擔心種了要賣給誰。產銷體制是農業長久以來的沉疴,這個結,就有機會慢慢的解開。

募集會員或透過保險平攤農業風險

第三階段是「風險的平攤」,在種植準備前,就先行募集「會員」,「一個家庭等於一戶」。以種稻來說,一分地一年大約可產出400公斤米,以一家有2個大人加上小孩,有一半的時間外食,一戶人家一年約要買「50公斤米」,所以一分地要找到8個社區支持農業的會員。

當大家願意平攤風險時,豐收期大家能得到額外的農產;在颱風、豪雨、嚴重蟲病害來臨時,會員能一起承擔風險。風險平攤的另一種做法是由保險機構或政府出面,與農民、消費者針對災損共同承擔。或在全國累積出一定數額的「合作農場」之後,透過平行的連結一起分攤風險。

 

Event Tickets

Ticket Type Sale Period Price
入場券

~ 2012/04/17 21:00(+0800) End of Sale
  • Free
Next St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