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講座:《新關係與舊回憶》系列-我從來沒離開過龍山寺

我不曾離開過龍山寺

文|前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李蕭錕

自從我學會畫畫,買了第一台相機開始,我的目光不曾離開過艋舺龍山寺。

我喜歡人物速寫,觀察、描繪,並紀錄生活週遭所見,真實生活中的大小人物,不分階級、不分職業貴賤,都是我下筆的對象。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到戶外寫生,尤其喜歡廟宇建築,因此香火鼎盛、廟會頻仍、人潮魚貫,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曾冷場的台北龍山寺,便是我彩筆和攝影鏡頭底下出入的主角。

甚至近年來頗受媒體注目的龍山寺廣場遊民、街友,及地下那卡西等都市邊緣與另類庶民文化,都是我關注的焦點。這些看似平凡的人物,真實且生動地表露出整體台灣人文景觀。

寺廟是諸佛眾神的道場,也是普羅大眾信仰的中心,台灣的寺廟亦如西方的教堂,是宗教的殿堂與聖地,也是民間活動力最旺盛的文化藝術中心。台灣的寺廟建築幾乎涵蓋了傳統藝術中所有的美術與內涵,甚至還能「與時俱進」,加入當代的流行,適時反應時代的特色與風潮。

不同於西方教堂高聳且肅穆的縱向外觀建築,及注重室內舞台與歌劇演藝的封閉設計;台灣廟宇的橫向開敝、中空日照的長條式方形四圍建構,更親切且舒適地連結人神的關係。

龍山寺從外部的形式美到內部的結構藻飾,均體現出具體而微的台灣先民智慧與高度的審美觀。從平面的彩繪、墨線到立體或半立體的木石雕刻,包括壁畫、神明木雕、立柱、石碑、牌匾與做工精細的彩繪藻井木刻等,橫跨宗教、藝術、文學、戲曲、歷史、社會、政治與軍事領域與議題,可說是一部龐大且鮮活的台灣庶民文化教科書。

 

CP講座:《新關係與舊回憶》系列-我從來沒離開過龍山寺

【時間】:4/9(二)19:30~21:00

【主講】:李蕭錕|前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

【地點】:CAFE PHILO 慕哲咖啡館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主辦】:青平台

【詳洽】:(02)87724100

 

事實上,台灣廟宇文化的特徵,不僅限於寺廟內部祭拜頻繁的日常所見,更多的是有著寬敞且能自由進出的戶外廟口廣場活動;舉凡媽祖出巡、神明鸞駕、戲曲演出、民俗藝陣,唸歌說唱、江湖雜耍、說書講古,乃至議題宣說與政見發表,都在這裏上演,是典型的台灣庶民文化舞台與藝文中心。

而以此寺廟為中心,方圓數里乃至數十里的半徑空間,眾多的商家,包括餐飲、服飾、流行、劇院等聚落,涵蓋了衣食住行育樂等民生必需,日復一日地演出繽紛多彩的人生戲碼。

做為一個藝術工作者與文化觀察員,我既是一位旁觀者,同時也是參與者。數十年來,我未曾停歇下腳步,觀察、聆聽、思惟、感受艋舺龍山寺的種種。我確信她是台灣人在這塊土地上成長孕育出的庶民文化瑰寶,見證了台灣人民走過的四百年歷史滄桑與文化軌跡。

當我們站在艋舺龍山寺的廟埕,或進入寺內拈香祈福的同時,是否曾想過,什麼才是屬於台灣人的真實身份與文化認同?

 

イベントチケット

チケット種別 販売期間 価格
入場券

~ 2013/04/09 21:00(+0800) 販売終了
  • 無料
次へ